星空官网体育:
10月14日,中国人才杂志社公布“2025年(第七届)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”结果,《宁夏银川:优化政策体系 激发创新活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》案例成功获选2025年(第七届)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“最佳案例”。
近年来,银川市扎实推进“才聚宁夏1134行动”,坚决落实“强首府”和人才兴市战略,高标准建设“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城”,发布银川“人才兴市30条”,健全完善“1+1+N”人才政策体系,积极稳妥推进向用人主体授权、为人才松绑,一直在优化科学规范、开放包容、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环境,工业级3D打印技术产业化应用实现“零的突破”,小牛全自动串焊机等技术“打破壁垒”,银利电气特种变压器等“上天入海”、嵌入“国之重器”,一系列首创性、标志性科创成果相继问世。近两年,留银就业创业青年人才突破18.34万人,全职引进硕博人才连续三年翻番,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一直增长,先后四次获评“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”。
银川市坚持问需于发展、问需于人才、问需于用人主体、问需于基层一线,先后制定出台政策文件16个,建立“双轨制”人才评价体系,通过“问东家、问专家、问大家”,建立“应用型”人才和“学术型”人才的“双轨制”人才认定标准,树立全新人才评价导向。
聚焦科学技术创新、技术技能等8个重点行业领域分类设置专属人才评价指标,将企业“首席工程师”“首席技师”等纳入高精尖缺人才认定范围,破除“四唯”弊端,使产业技能型人才也有机会享受高精尖缺人才政策和优厚待遇。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,构建与自治区人才教育培训工程有效衔接、互为补充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计划、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培养计划、卓越工程师凝聚计划和凤城工匠锻造计划,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科技人才专项、青年科技人才教育培训专项,推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。构建梯次人才教育培训模式,全方位支持园区、企业创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科研工作站,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相继获批,围绕装备制造、新材料等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创新。
建立“一产一策”支持机制,出台《关于加大算力产业人才引育的若干措施》等人才政策,聚焦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、银川市“三都五基地”和“四新”产业发展布局,六盘山实验室成功落地银川经开区,争取自治区特色人才项目支持建设葡萄酒、工业蓝宝石等重点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,吸引集聚工程师人才,实现人才教育培训与技术攻关的双赢局面。
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,制定出台柔性引才综合性政策,面向区内外高校、科研院所选聘“科技副总”“周末工程师”,按照“专业对口、人岗相适”原则,引进西安交通大学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专家学者到园区和市直部门挂职,引进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等院士专家建言献策,为全市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组建高水平专家智库。
银川市委、市政府高位推动启动实施“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”,先后举办“筑巢引凤”“引凤归巢”“凤鸣塞上”等系列招才引智活动,分级落实本科、硕士、博士引才补贴,每年抢抓春秋两季“黄金期”组织赴北京、西安、兰州等地开展“组团式”引才,组织“宁籍学子回乡行”“双一流高校优秀大学生暑期实践”等活动,引导宁籍学子向银川加速集聚。在编制引才上寻求突破,设立人才专项事业编制,通过“定向配编”“带编入企”等方式,为重点领域“人才断层”的事业单位引进专业方面技术人才,通过“政聘企用”方式向科学技术创新平台、科技型企业输送高层次人才。举办首届宁籍优秀人才“回故乡建家乡”活动,邀请百余名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建言献智、共商合作,激活宁籍优秀人才回故乡建家乡“一池春水”。
紧贴人才创新创业、服务保障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小事,按照环节最简、材料最少、时限最短标准,制定人才发展需求及时响应理机制,“来银川、才无忧”品牌越擦越亮。撬动金融机构支持优势,设立2000万元“银川英才”风险缓释基金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增信担保并加大信贷投入,设立1000万元“银川新星”科学技术创新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种子期、初创期、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和科创团队发展,累计为6家D、E类高精尖缺人才领办的科技型公司可以提供最高500万元无担保低息贷款、对2家初创公司可以提供股权投资等金融支持。
搭建“一站式”公共服务平台,在银川市民大厅设立项目投资、企业注册、人才服务等公共平台,并设立“来银川·才无忧”服务专区,着力推动高效办成“人才服务一件事”,做到人才政策应享尽享、人才需求应办尽办、人才事项办就办好。通过“人才驿站+人才公寓+共有产权房+购房(租房)补贴+保障性租赁住房”的多样化保障形式,打造来银找工作有“一张床”、入企就业青年人才有“一间房”、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有“一套房”的全链条住房保障政策体系,目前,全市累计建设各类人才公寓、人才驿站、共有产权房、可售型人才房等8000余套,全年可为近万名人才提供住房服务。